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云南省19个县(市)印度囊棒恙螨的分布调查
詹银珠, 郭宪国, 左小华, 王乔花, 吴滇
摘要819)      PDF (1075KB)(837)   

目的 探讨云南省印度囊棒恙螨在不同宿主、不同地域及其不同生境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云南省19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收集其双侧耳廓和外耳道的恙螨幼虫,用Hoyer's 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分类鉴定到种。统计不同恙螨种类、构成比及其在对应寄生宿主的染螨率和螨指数,分析其在不同宿主体表和不同地域、生境的分布情况。结果 调查19 个县(市)共采集到印度囊棒恙螨1267只,占采集到所有恙螨的1.36%;相对于云南省其它主要恙螨种,印度囊棒恙螨宿主特异性高,仅在7种3224只小兽体表有分布,且94.40%寄生在黄胸鼠体表。从地域分布来看,19个县(市)中6个县(市)有印度囊棒恙螨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南部和中西部。从生境来看,印度囊棒恙螨喜活动于坝区的房屋周围生境。结论 印度囊棒恙螨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中西部的坝区房屋周围生境,且集中寄生于黄胸鼠(恙虫病主要宿主动物)体表。

2011, 22 (6): 521-524.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位研究
任天广,郭宪国,李伟,吴滇,王乔花
摘要1074)      PDF (692KB)(848)   

目的 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11种医学革螨在39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方法 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 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结果 (1)11种革螨中,互助真厉螨及巴氏下盾螨的生态位最宽,分别为0.1067和0.1044,特氏厉螨及三峡血革螨的生态位最窄,分别为0.0390和0.0365;(2)特氏厉螨与土尔克厉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及金氏厉螨、橄形血革螨与巴氏下盾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大。结论 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评价革螨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革螨种群分布的相似性与其宿主的相似性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并受其动物分类学远近的影响。

2010, 21 (2): 117-120.
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黄丽琴,郭宪国,任天广,王乔花,吴滇,闫毅
摘要1203)      PDF (713KB)(1220)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的地域及生境分布、优势宿主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等。方法 选取云南省5个地理小区中的28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每个小区按室内和室外两种生境诱捕小兽并采集体表革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用负二项分布K值、聚块性指标m*/m、Taylor幂法则和Iwao模型法综合分析柏氏禽刺螨的空间格局。结果 在捕获的11 560只小兽(隶属于3目4科8属15种)体表共采集到柏氏禽刺螨3339只,2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采集到该螨,主要分布于西南区(占90%以上),室内(2914只,占87.27%)明显高于室外(425只,占12.73%)。在15种宿主中,90%的柏氏禽刺螨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体表,为该螨的优势宿主。经聚集强度指标测定和回归分析均判定该螨为聚集分布。结论 柏氏禽刺螨是云南省境内的广布种,主要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鼠体表,其在主要宿主动物之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

2009, 20 (6): 550-553.
滇南山地小区8个县(市)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群落生态学研究
张胜勇1,2,郭宪国1,龚正达3,张丽云3,吴滇1,王政昆4
摘要1192)      PDF (1211KB)(942)   

【摘要】 目的 研究滇南山地小区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群落结构。方法 于1997、1998、2001、2004年对滇南山地8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用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生态优势度指数(C′)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共捕获小兽3184只,隶属于4目5科13属21种。黄胸鼠、卡氏小鼠、锡金小鼠、褐家鼠、大臭鼩、斯氏家鼠及针毛鼠为优势小兽;从小兽体表共采集蚤类1767匹,隶属于5科13属15种,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及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结论 滇南山地的蚤类分布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于其他区域低。

2009, 20 (4): 319-322.
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调查
董文鸽1,郭宪国1,门兴元2,钱体军1,吴滇1
摘要1005)      PDF (750KB)(993)   

【摘要】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的寄生虫群落,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方法 选取云南省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上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根据捕获小兽的体型、大小、颜色及体长、耳长和后足长等测量指标鉴定小兽并捡获其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虫经封片、透明、干燥后,在显微镜下鉴定寄生虫的种类。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用统计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 U) 分析雌雄小兽宿主间寄生虫数量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体表寄生虫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的关系。结果 共捕获大绒鼠916只,其中756只体表有寄生虫,侵染率为83%。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86种,包括51种恙螨,23种革螨,7种蚤和5种吸虱。其中17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结论 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多样性高,其中有17种曾经报道与人类疾病有关。大绒鼠很可能成为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灌丛斑疹伤寒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2009, 20 (3): 193-197.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群落相似性及分类研究
任天广, 吴滇, 李伟, 郭宪国, 王乔花
摘要1103)      PDF (353KB)(918)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并对其进行数量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在所捕获的1560只小兽中,中华姬鼠、大绒鼠、北社鼠、齐氏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及黄胸鼠的优势螨种分别为景东厉螨(Dr=41.32)、金氏厉螨(Dr=41.87)、特氏厉螨及土尔克厉螨(Dr=63.51,Dr=24.78)、特氏厉螨、互助真厉螨及金氏厉螨(Dr=18.82,Dr=14.11,Dr =11.76)、互助真厉螨、景东厉螨及橄形血革螨(Dr=25.00,Dr=23.61,Dr=16.67)、柏氏禽刺螨(Dr=71.73)、柏氏禽刺螨(Dr=98.82)。系统聚类显示,齐氏姬鼠、大林姬鼠及中华姬鼠之间的群落相似性大,褐家鼠与黄胸鼠的群落相似性很大。结论 小兽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小兽宿主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寄生革螨群落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

2009, 20 (2): 142-144.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学调查
任天广, 郭宪国, 李伟, 吴滇, 王乔花
摘要1106)      PDF (657KB)(868)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的生态学特征。方法 选择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为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革螨。革螨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 描述。革螨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 在捕获的40种1560只小兽体表采集到35种革螨,未确定的革螨种类为8种。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很高。优势革螨为特氏厉螨、金氏厉螨、景东厉螨、土尔克厉螨、柏氏禽刺螨。优势种地位突出,5种优势种革螨在小兽体表的分布均表现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除柏氏禽刺螨(37.25%)外,其余4种均以雌成虫为主(96.84%、87.94%、92.78%、95.77%),幼虫及若虫比例较低(柏氏禽刺螨的若虫比例为54.51%),雌虫比例均大于其相应的雄虫比例。结论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群落结构复杂,其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

2009, 20 (1): 38-41.
云南省17个县(市)大绒鼠体表寄生吸虱调查与分析
孟艳芬1;郭宪国1;门兴元2; 吴滇1
摘要785)      PDF (153KB)(78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绒鼠( Eothenomys miletus)体表吸虱寄生状况、种类组成、优势虱种及其空间分布和性比特征以及吸虱群落结构特点。方法 选择云南省17个县(市)作为调查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大绒鼠,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吸虱。吸虱群落结构用丰富度( S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均匀度( J′)及优势指数( C′)描述。吸虱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 C)、Cassie指数( C A)、丛生指数( I)及聚块指数( m*/ m)测定。结果 所调查的17个县(市)中,仅5个县(市)捕获到大绒鼠,共计1169只。1169只大绒鼠体表仅采集到6种吸虱(3528只),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都很低。缺齿甲胁虱在整个吸虱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度为99.46%,优势种地位突出。优势虱种缺齿甲胁虱在大绒鼠体表的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均以雌雄成虫为主,雌雄合计占81.62%,若虫比例较低。缺齿甲胁虱的雌雄性比为1.53∶1。结论 大绒鼠体表吸虱种类比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优势虱种缺齿甲胁虱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雌性高于雄性。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种多度分布
侯舒心1;郭宪国1;门兴元2; 吴滇1; 董文鸽1
摘要1187)      PDF (178KB)(73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制成玻片标本后,常规分类、鉴定。种多度分布采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结果 共捕获小兽6888只,其双耳部检获恙螨87416只,属3亚科21属192种。小板纤恙螨( Leptotrombidiumscutellare)和中华纤恙螨( Leptotrombidiumsinicum)为主要优势螨种。种多度分布趋势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较好,拟合优度为0.7975。结论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呈对数正态分布,中等个体数量的恙螨种类占多数,个体数量很少的稀有种次之,个体数量很大的优势种类在群落内只是少数。
云南省大绒鼠体表寄生蚤类群落生态学研究
张胜勇1;吴滇1;郭宪国1;门兴元2
摘要1021)      PDF (173KB)(721)   
目的 了解大绒鼠体表寄生蚤类群落结构特点、蚤类的种-多度及种-样方关系。方法 定义大绒鼠体表的所有寄生蚤类为一个群落,运用生态学中相对优势度、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从1295只大绒鼠体表采获蚤类2248匹,隶属3科7属10种,方叶栉眼蚤和特新蚤是优势种,占获蚤总数的96.66%。群落种-多度分布显示:有1个个体的蚤类种数有3种,而有2、4、5、16、45、121、2052个个体的蚤类分别有1种。种-样方显示蚤类种数随着宿主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所捕获的1295只大绒鼠(样方)范围内还显示出继续增加的趋势。结论 大绒鼠体表寄生有多种蚤类,但多数蚤类是稀有种,而个体数量很大的优势种是极少数。
云南省25个县(市)黄胸鼠体表革螨种类调查
罗礼溥1;郭宪国1;钱体军1;吴滇2;门兴元1,3;董文鸽1
摘要1223)      PDF (144KB)(705)   
目的了解黄胸鼠体表寄生性革螨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方法调查当晚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次晨收集所捕获小兽,并分类鉴定出黄胸鼠。从黄胸鼠体表检查、采集所有革螨,用霍氏液(Hoyer’ssolution)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螨种。结果1990-2004年在云南省境内共调查25个县(市),捕获黄胸鼠3765只,从其体表采集到革螨18 25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9科17属40种。在40种革螨中,纳氏厉螨、毒厉螨和柏氏禽刺螨3种采集数量最多,其中纳氏厉螨10 667只(58.45%),毒厉螨5124只(28.08%),柏氏禽刺螨1286只(7.05%)。在动物地理分布中,西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37种,以纳氏厉螨(51.74%)、毒厉螨(29.74%)和柏氏禽刺螨(11.40%)为主;滇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25种,以纳氏厉螨(64.35%)和毒厉螨(26.61%)为主。结论云南省黄胸鼠体表寄生革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动物地理区域的革螨种类组成存在差异。